
譚秀玲推介詞
悵惘的離歌
推薦人:顧紅朝
所有的事物都與我有著驚人的相似--索雷斯庫《眼睛》,。
在當代,,因為標準的混雜和模糊導致我們對很多事物在判斷上出現(xiàn)嚴重偏差,而能厘清自我的脈絡并能把它消融到生活中,,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那些固有的原則,。
繪畫也是這樣。如果有一天我們靜下心來,,打開一本畫冊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個世界打動你的作品越來越少了,而其中最缺失的應該就是藝術家的誠意,我們在一件作品很多外觀的層面上下的心思似乎太多了,。在藝術家的行列里我們還能怎樣去分別他們呢我想答案也早就存在于每個人的心里,。
關注譚秀玲的繪畫是前不久的事,這種說法的背后其實掩藏著我自身的偏頗,,因為這些年多對繪畫的觀望更多的轉向個傳統(tǒng)與個案,,特別是學院中的寫實作品,因為我們看到更多的炫技和討好,,似乎我們要強迫別人在看的時候一定要驚嘆一下作者的技法,,有時候我在想觀眾在多大層面上是懂畫的,他們能不能撇開畫面的精細而回轉到最初的視覺觸點,。那應該是關乎內(nèi)心的悸動,。
譚秀玲的作品也很精細。但這樣說不意味著我要批判什么,,恰恰相反,,我其實是在竭力的在她的作品中尋找到和我的視覺經(jīng)驗不同的立面,比如那幅中年女人的半身像,,整個灰色的畫面里恰到好處的把輪廓與結構溶解在一起,,而面部的刻畫著筆不多,但每一個小結構又都被豐富的刻畫的出來,,從這個角度我們也可以窺視到作者之前的學習軌跡和她具有的功力,。
我們一直在說判斷一個藝術家的高低更多的是看他的創(chuàng)作,也確實有很多人基本能力很好,,寫生的作品都很出色,,但怎樣掌控好它們?yōu)槲宜檬呛芏嗳说能浝摺WT秀玲的出色在于她在畢業(yè)創(chuàng)作的時候就已經(jīng)找到一部分屬于自己的東西,,比如迷茫與傷痛而這兩個詞的含義很簡單,,但當它把我們每個人包圍的時候,我們才會區(qū)分出誰真切的在青春的漩渦中掙扎和回望,。
每個人的精神史都是他的財富,,一粒沙的世界中我們能看到什么還是要取決于我們是用怎樣的方式去看。譚秀玲的敏感似乎包含了一部分詩意的成分,,這如同一部電影中的某幾個片段,,一個女子或不同的女孩成為一個畫面中完整的形象,她在某個場景下孤獨的站立,,周圍的空氣是清冷的,,她完全的沉浸在一個封閉的哀傷與悵惘之中,而她在另一個畫面中設置的打碎的魚缸和一條將死的金魚也在向我們訴說了猶如獨幕劇般的完整和深意,。而這些我能感知到的東西恰恰應該是譚秀玲在她的青春紀年里獨有的體驗,,她把幾乎所有人都有的情感折射到她選擇的某幾個鏡頭中,,即使我們把目光拿開,我們卻已經(jīng)被她人物中發(fā)散出的氣息沁染,。外部世界的仿佛被她隔離在內(nèi)心的藩籬之外,。只是我們依稀的通過畫面里緩和的冷光才恍然知曉,譚秀玲的世界其實就是他自己的世界,,最少在那一年是,。
【問】:能簡單的回顧一下自己的學畫歷程嗎?
譚秀玲:剛上小學的時候,,出于對畫畫的愛好就參加了學校組織的美術特長班,,那個時候主要學習一些的簡單的國畫和素描,初中以后由于課業(yè)比較繁重,,基本上就放棄畫畫了,,直到考入高中后,加入了學校的一個藝術類的文科班,,開始了兩年半的考前訓練,,才算真正意義上開始了學畫的道路。
【問】:最初學畫的 目的是什么,,覺得自己現(xiàn)在實現(xiàn)了嗎,?
譚秀玲:高中的時候每天畫畫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考上魯美,,從這個意義上講算是實現(xiàn)了,。
【問】:有沒有什么比較難忘的事情或?qū)δ阌绊懕容^大的事情?
譚秀玲:最難忘的還是高中那段艱苦求學的日子,,那個時候畫班離家比較遠,每天晚上學校下課后就要騎車到畫班去畫畫,,風雨無阻的,,記得有一次下大雪,畫班下課已經(jīng)快9點了,,和同學一邊唱著歌一邊走路回家,,走了快1個小時吧。現(xiàn)在想想,,很懷念那段簡單而執(zhí)著的歲月,。
【問】:看你的畫和你的履歷,感覺你的作品一直變化不大,,有沒有想過做一些改變,?
譚秀玲:可能是由于我本科和研究生階段一直都是學習新古典油畫,所以古典和寫實的觀念包括導師一直對我影響很深,,最重要的是我自己也非常鐘愛寫實繪畫,,很喜歡這樣的表達方式也享受這樣的作畫過程,。至于改變,可能以后會嘗試著用新的語言和形式來描述我的感受,,但技法上還是會有現(xiàn)在這樣的堅持,。
【問】:談談在附中的感受吧,比如教學的感受和收獲,?
譚秀玲:雖然我不是附中畢業(yè)的,,但是對附中還是十分的親切的,因為看到學生們就仿佛看到當初的自己,,所以我也喜歡從一個學生的立場和角度出發(fā)來安排我的教學,,學生每一點小小的進步都會給我?guī)砗艽蟮膭恿Α?
【問】:過去有沒有喜歡的老師,最大的影響是什么呢,?
譚秀玲:在我學畫的不同的階段有三個重要的老師,,啟蒙階段的老師教會我畫畫是如此的簡單而快樂,高中的老師的認真與嚴厲使我的能力得以很快的提高,,而大學和研究生階段的導師除了讓我學習到很多繪畫技法外,,更多的是讓我認識到一個畫家高尚的品格。
【問】:平時是怎么樣安排自己的創(chuàng)作時間呢,?
譚秀玲:教學工作以后,,創(chuàng)作的時間也相應的減少了,而我的作品往往都需要大量時間與精力去完成,,所以我一般都是利用假期以及有限的課余時間來創(chuàng)作,。
【問】:于上學時候相比,你覺得自己最大的改變在哪里呢,?
譚秀玲:與上學相比,,我覺得自己最大的改變是多了份責任,以前是只要自己認認真真的畫畫就可以,,而現(xiàn)在要告訴學生怎樣畫和怎樣畫好,。
【問】:怎樣看待當代藝術,或者在當代藝術的背景下怎樣調(diào)整自己創(chuàng)作的方向,?
譚秀玲:藝術充斥著世界的各個角落,,而且如此的繁復,龐雜,。生存在這個時代中的我,,當然會試圖在這樣一個時代與時間的節(jié)點上,努力的探索出既能反映出對時代體悟又能表達內(nèi)心感受的當代表現(xiàn)方式,。
【問】: 對未來有設么期望,,多自己的學生說些什么啊,?
譚秀玲:一個比較隨遇而安的人,,我的愿望就是能夠一直畫下去,,畫到不能畫為止,當然我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看到我的畫,,認可我的畫,。對于學生我只希望他們能好好珍惜現(xiàn)在的時光,雖然有苦有累但卻單純美好的學生時光,!
下一篇:廢墟上的逃亡者
上一篇:已經(jīng)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