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高考改革的深入,,高中語文教學的要求與內容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語文教師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開學以來,省市各級教研部門多次召開教研會,,指導分析語文教學的方式方法。附中語文教研組也在多次討論學習高考改革精神的基礎上,,組織教師深入分析2019高考試卷及部編版新教材,,對語文高考改革有了新的認識,明確了今后附中語文教學的發(fā)展方向,。
一,、2019年高考試題分析
教育部考試中心在最新的考試大綱中,著重強調了高考“考什么”,,即: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學科素養(yǎng),、核心價值,。2019年高考各套試題充分體現(xiàn)了語文高考改革的要求,傳達出今后高考命題的許多新信息,。
1,、堅持立德樹人導向
2019高考語文命題立足高考評價體系,堅持立德樹人價值導向,,充分發(fā)揮語文學科的特點,,將家國情懷以貼近現(xiàn)實、貼近考生的方式,,生動地呈現(xiàn)在試題之中,,營造極富時代特點和青春色彩的語境,。倡導品德修養(yǎng),講述奮斗故事,,引導考生傳承愛國精神,,接續(xù)時代奮斗,譜寫新時代奮進之歌,,彰顯高考育人功能,。在未來的高考中,語文各部分試題的文字內容必將繼續(xù)秉承立徳樹人的宗旨,,這為附中高考備考提供了方向性指導,。
2、創(chuàng)設情境,,聚焦學科素養(yǎng)
2019年高考語文命題聚焦語文學科素養(yǎng),,緊密銜接高中課程標準,擴展素材選取范圍,,突出試題命制的情境化設計,,落實綜合性、創(chuàng)新性考查要求,,引導考生勇于探索,、大膽創(chuàng)新。
將命題材料與教材內容相結合,,創(chuàng)設綜合的探究情境,。全國Ⅰ卷文學類文本閱讀第8題考查對魯迅《理水》中人物形象的理解,并不直接提問,,而是借用教材中魯迅《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中的話,,引導考生在魯迅的作品群中進行綜合思考。全國Ⅲ卷古詩文閱讀第15題要求考生將劉禹錫原詩與教材背誦篇目《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進行語言風格對比,,使學生置身于劉禹錫的作品群這一特定情境中進行審美感知,、理性思考的遷移和整合。
將命題設置與生活現(xiàn)實相結合,,創(chuàng)設開放的問題情境,。全國Ⅲ卷實用類文本閱讀第6題要求考生對“單車獵人可以看作‘新型’的志愿者”的說法進行分析。但類似的語句并未直接出現(xiàn)在材料之中,,而是結合生活實際設定特殊的問題情境,,考生也必須結合生活實際才能理解考查內容。
將作答要求與人生體驗相結合,,創(chuàng)設真實的任務情境,。全國Ⅱ卷作文試題“青春接棒,強國有我”設置五個具體寫作任務,,要求考生任選其一,,準確把握歷史背景,,在特定情境中以特定身份、特定文體展開想象與思考,,完成寫作,。這些任務要求通過設置與真實生活高度接近的寫作情境,對考生文字表達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也清晰指示了語文素養(yǎng)提升的具體方向,。
3、凸顯應用,,提高關鍵能力
“強化學生關鍵能力培養(yǎng)”是新一輪高考內容改革的重點,。2019年高考語文命題全面考查考生的信息處理、邏輯思辨,、審美鑒賞,、探究創(chuàng)新、語言表達等語文學科的關鍵能力,,凸顯應用性考查要求,,引導考生重視實踐,學以致用,。
強化選材的實踐應用導向,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試題重點選擇既能體現(xiàn)語文學科特色,,又與國家發(fā)展、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素材,,引導考生綜合運用語文能力解決實際問題,。全國卷中,材料廣泛涉及港珠澳大橋,、“一帶一路”“嫦娥四號”等國家發(fā)展熱點,,世乒賽、冬奧會等體育熱點,,傳統(tǒng)音樂,、中國書畫等文化熱點,壓力與肥胖,、生物酶與飲酒等生活熱點,。這種選材設計,有助于引導考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語文,、理解語文,、應用語文,在應用語文中感受生活,、理解生活,、參與社會,。
強化寫作的實際應用導向,適應現(xiàn)實生活需求,。寫作是語文綜合能力的集中體現(xiàn),,也是高考語文的重要考查內容。全國Ⅰ卷作文試題“熱愛勞動,,從我做起”,、Ⅱ卷作文試題“青春接棒,強國有我”都明確規(guī)定考生必須采用演講稿,、書信,、觀后感及慰問信等特定的實用性文體。這些實用性文體與考生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也更符合新形勢下社會對人才的能力需求,。全國Ⅲ卷作文試題“畫里話外,師生情長”雖未明確規(guī)定文體,,但漫畫材料直接取材于每個考生都深有感觸的場景,,有助于激發(fā)考生寫作熱情,抒發(fā)真實情感,。三套試卷的作文試題對中學寫作教學釋放出強烈信號:寫作要立足實際生活需求,,強調實際應用,避免言之無物,、大而無當,。
4、強化信息處理的實用能力,,對接社會發(fā)展要求
適應社會信息化發(fā)展趨勢,,高考語文加大了對考生實用信息處理能力的考查力度。全國Ⅰ,、Ⅱ,、Ⅲ卷均在論述類文本、實用類文本,、文學類文本及文言文閱讀部分專門設題,,重點考查考生面對不同問題情境時的信息處理能力。不管是面對文學審美還是實用求知,,不管是對材料進行信息篩選還是邏輯推理,,都與社會發(fā)展的能力要求密切相關。此外,,全國Ⅰ,、Ⅱ、Ⅲ卷在語言文字運用部分第21題統(tǒng)一創(chuàng)新題型,,要求考生對一則真實新聞報道進行關鍵信息提煉,。這一創(chuàng)新題型引導考生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進行信息的獲取,、篩選、提煉和表達,,有助于進一步強化信息處理能力的實用導向,。
高考改革重視基礎,突顯應用,,創(chuàng)設情境,,鼓勵創(chuàng)新,價值引領,,素養(yǎng)導向,,能力為重,知識為基,??梢灶A見,對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考查,,將是2020年乃至今后高考的命題熱門,。
二、新教材體系分析
和以往教材比,,統(tǒng)編高中語文教材變化很大,,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點:
1、編寫的立意更高,,遵循中央提出的“立德樹人”指導思想,,通過“整體規(guī)劃,有機滲透”的設計,,結合語文學科特點去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貫徹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更新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式,有針對性地去改變目前語文教學存在的一些偏誤,。和以往教材比,,這套教材無論是編寫理念、結構體例,、課文選取,,還是內容設計,都有明顯的變化與改進,。
2,、統(tǒng)籌安排教材內容,由必修,、選擇性必修,、選修三類課程構成,。按照“整體設計,自然滲透”的思路,,精心選擇課文,,設計學習任務。在選文標準上,,選取導向正面,、文質兼美、深淺適宜,,具有經典性和時代性的文章,,積極弘揚正能量。在選文結構上,,統(tǒng)籌安排各類選文比例,,突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防止文化虛無主義。
3,、創(chuàng)新教材體例設計,,以人文主題和學習任務群雙線組織單元。教材以培養(yǎng)學生的“理想信念”“文化自信”“責任擔當”為核心,,細化出“偉大的復興”“使命與抱負”“青春激揚”等若干人文主題,,作為單元組合和內容選擇的一條重要線索,發(fā)揮語文教材的鑄魂培元作用,。以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12個學習任務群作為另一條線索(注:課程標準總共有18個任務群,,課程標準確定“選修”課程6個學習任務群),將其分解為若干學習專題,,構成28個學習單元,,落實語文素養(yǎng)的各項培養(yǎng)要求。
三,、附中語文教學的新思路
1,、轉變教師角色
附中學生來自全國各地,義務教育階段學習的教材版本不一,,學生水平差別較大,。針對這個特點,加之藝術類學生特殊的教學安排,,為加快教學進度,,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講授時間多,學生討論及練習的時間少,。語文成績提升緩慢,,學生中也普遍存在“語文課聽與不聽一個樣,學與不學一個樣”的錯誤觀念,。
要改變現(xiàn)狀,,就要適應新高考改革要求。教師要轉變角色,,由主要擔負講授轉為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即“活動”中學習。要把教學落腳點放在安排好學生自主學習這一環(huán)節(jié)上,,教學設計要多往學習活動方面靠攏,,著重于提出問題(課題)、解決問題(課題)的方法與材料提示,、對學習和交流活動的組織引導,、讀書的引導等。要改變篇篇課文精講但收效甚微的局面,,有些課可以多講一點,,有些少講一點,但力求朝著自主學習的“任務”去設計,。教師要對單元教學有統(tǒng)籌安排,,明確精讀、略讀課文的篇目,。教授精讀課文,,教師要舉例子,提示讀書和思考的方法,,其他則讓學生帶著任務去泛讀,。
2、樹立“學習任務群”觀念
“學習任務群”是《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提出的一個新術語,,代表了一種全新的學習理念,,也是貫徹到新教材的最重要的理念。要改變長期以來“灌輸式”講解的被動局面,、發(fā)揮學生主動性,學習任務群教學就是值得嘗試的一種好辦法,。某個單元或者某一課主要學會哪些基本知識和關鍵能力,,有哪些“干貨”,教師就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以學習任務來整合單元教學,,克服語文教學的隨意性。突破單篇閱讀精講細析的固定模式,,多勻出時間讓學生自主學習,,帶著問題學,,讓學生在自主的語文實踐中學會學習,建構語文核心素養(yǎng),。拓展學生閱讀面,,有助于解決附中學生長期以來存在的“讀書少”“選書難”的問題。
3,、營造良好課堂教學情境
新教材提倡“情境教學”,,在課堂教學中設置一定的場景氛圍,讓學生在這種氣氛或者環(huán)境中做好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教師要精心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讓學習活動盡可能有情境。這不只是為了激發(fā)興趣,,更是為了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針對藝術生的身份和特點,情境的設置必須是真實的,,是能和他們的生活經驗貼近,,并能促進深度學習的。
4,、把課外閱讀納入教學計劃
統(tǒng)編高中語文教材格外重視目前語文教學“讀書少”這個問題,,強調擴大閱讀面,提升閱讀品位,。教材重視經典文本的選編,,統(tǒng)籌安排古今中外各類文章作品的比例,有的還有建議拓展閱讀書目,,這一切都是為了激發(fā)讀書興趣,,養(yǎng)成讀書習慣。另外,,要把課外閱讀納入教學計劃中,,在日常教學中滲透讀書習慣的培養(yǎng)、讀書方法的指導,;結合課程標準和附中學情,,組織教師編寫“魯美附中學生閱讀書單”,并不斷更新補充,;對學生的讀書成果及時檢查,、監(jiān)督。
5、探討整本書閱讀教學模式
整本書閱讀是一個新的課型,,旨在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整本書,,拓展閱讀視野,建構讀書的經驗,,形成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整本書閱讀的功夫在課外,應以課外閱讀為主,,課堂上可以安排一些交流分享活動,。教師也可以給一些引導,主要是讀“這一類書”的方法引導,。比如,,讀《鄉(xiāng)土中國》,要求學生注意概念和大小綱目,,注意理論推導,。讀《紅樓夢》,要求整體把握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點,,注意從自己感觸最深的地方入手去探究,、體驗與欣賞,等等,,都是方法的引導,。不要像一般課文教學那樣去多加講解,更不能以教師的講解代替或限制學生的閱讀與思考,。整本書閱讀可以多少起到“磨性子”的作用,,“讀書養(yǎng)性”,培育毅力,,涵養(yǎng)心智,,祛除浮躁。當然,,要求不宜太高,,重在目標管理,不要太多過程管理,,能堅持完整通讀幾本書,,對學生而言就很不錯了。
新課程改革是挑戰(zhàn),,更是所有附中教師轉變思想,、提高教學水平的良好契機,魯美附中語文組愿乘風破浪,,幫助附中續(xù)寫精彩華章,!
上一篇:數(shù)學組教學
下一篇:已經沒有了